找到标题 第77页
编选文章
06览:011
主题:有奶便是娘 作者:李客星 2:38pm 13/06/2006 回应: 早报新闻:蔡天宝--能参与辛亥革命 新加坡人感自豪 作者: 费言 1:22pm 13/06/2006
有奶便是娘知道晚晴园是怎么走过来的人,对现在主流这种有奶便是娘的攀亲道故特别感到心寒。搞不好20年后、或者50年后,执政者要说六七十年代,本地的华校生受到文革的感召,短暂地兴起一阵文艺热潮,而觉得跟中国大陆特别亲呢?到时他们要挖掘史料的话,大概就要来老蔡的资料库了。 老韩说国民党党旗就是在晚晴园制订的,大概就是看准两岸三地的市场潜能,大小通吃吧。 李元瑾副教授在叙述晚晴园的历史背景时,故意切割星马的关系,华人认同的问题,讲成好像是一国支持一国那样,是顾左右而言他。 孙中山之所以选择新加坡作为同盟会的一个点,主要是因为兴中会的一个同志:尢列。这个人跟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念书的时候就认识,并和陈少白,杨鹤龄合称‘四大寇’。 1901年秋,尢列来到新加坡,以中医身份跟社会各阶层的人士接触,后来也结识了有革命倾向的本地富商,如张志贤的曾祖伯父—张永福等人;晚晴园就是当时张永福的别墅。并且还开了一家报社《图南日报》(后来改成《中兴报》)。1905年孙中山在美洲看到一份月份牌,是由星洲《图南日报》印刷的,知道是尢列在主笔,于是在1905年从法国去东京途中,在新加坡稍作逗留,并跟这些人见了面。当时尢列独创的中和堂(药房)遍布星马各地,以中医为名,行革命之实,所以后来孙中山在1906年就是利用这一层的关系,把全马的中和堂收编成同盟会的分会,这在史书都有清楚记载。你以为他是贪新加坡有一间别墅吗? 1908年5月镇南关之役失败,有超过500人从河内逃来,为了安置这些南来的同志,害得尢列也被英殖民政府关了两个月,出狱后,尢列去暹罗,孙中山去欧洲;少了这两个灵魂人物,新加坡的党务大受影响,新加坡同盟会的支部地位也不保,迁到槟榔屿去了 。从成立到失去支部地位,前后最多两年,而陈楚楠、张永福等富商出资的《中兴报》也因少了尢列这只健笔而宣告停版。连个会写文章的本地人都没有,真的是李敖所讲的‘种不好’的关系? |
lunt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