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102页
04览:110 早报选读:区如柏《血碑补遗》面世 作者:蔡培强
主题:早报选读:区如柏《血碑补遗》面世
作者:蔡培强 8:10pm 03/06/2008

《血碑补遗》面世

(2008-06-03)


● 区如柏(文)
  由于历史教学的不足,许多人认识的抗日烈士只有林谋盛和马来军人阿南少尉,以及不久前逝世的蔡杨素梅,《血碑补遗》让真正的烈士如星华义勇军司令林江石、张克夫、叶金钟、萧扬、林义平、黄诚等“出土”了。

  本地已故诗人兼作家黄大礼的遗作《血碑补遗》已在5月面世,作为新加坡沦陷66周年的纪念。  黄大礼曾参加抗日工作,是一位把历史真相纪录下来的抗日志士。

  1946年2月8日,出狱同志会(日治时期被关进监狱,光复后侥幸活着出狱人士的组织)出版了《血碑》一书。1948年6月23日殖民地政府颁布“紧急时期法令”,大肆逮捕进步人士,封禁左翼团体,许多书刊被列为禁书,出狱同志会的负责人及会员也被逮捕,过后被驱逐出境,《血碑》当然也不能容于“社会”而消失了。

  黄大礼非常怀念过去的同志,他被思念之情折腾了数十年后,1995年底在《联合早报》上写文章吁请协助寻找《血碑》,感动了有心人,将当年冒坐牢风险收藏多年的《血碑》残余版本送给他。

  于是,黄大礼在《血碑》的基础上,收集更多资料,加上自己撰写的补白文章,从1996年4月21日至1998年6月21日在早报副刊的《根》版上陆续发表15篇“日占史补白系列”文章,追述同志日治时期被逮捕入狱,受尽酷刑,被吊死或病死的遭遇,并从出狱同志口述中,将烈士殉难前创作的诗歌展现出来。

  1941年12月8日日军开始轰炸新加坡,与此同时,日军在马来半岛东北的哥打峇鲁登陆,南下侵略。当年16岁的黄大礼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参加星华文化工作团开办的“青年干部训练班”(简称“青训班”)。他以真挚感情,流畅文笔将青训班的活动详尽地告诉后人。

  由于历史教学的不足,许多人认识的抗日烈士只有林谋盛和马来军人阿南少尉,以及不久前逝世的蔡杨素梅,《血碑补遗》让真正的烈士如星华义勇军司令林江石、张克夫、叶金钟、萧扬、林义平、黄诚等“出土”了,这些人牺牲时年龄从十八九岁到二十多岁。

  抗日洪流里当然也有少数人甘心附敌,出卖同志,《血碑补遗》里的《叛徒的故事》及《大叛徒莱特的故事》(一)及(二),揭露了叛徒的行径,让他们遗臭万年。

  《血碑补遗》除了收集15篇“日占史补白系列”的文章之外,也有多篇文章记述日军军机轰炸新加坡的情景,在炮轰声里过新年的情况,大检证虎口余生的经历描述等。

黄大礼辞世后,他的夫人伍思静将他的“文化遗产”收集起来交青年书局出版,让经历过二战洗礼的人“温故知新”,让年青一代了解历史真相。
  《血碑》顾名思义是由当年的抗日烈士、无名英雄以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丰碑,这是1946年出版的第一本集子,1997年12月8日李铁等出狱志士在他们的居住地——香港出版了《血碑增补本》,现在青年书局出版了黄大礼的《血碑补遗》,总算保存了60多年前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抗日史实。

  《血碑补遗》定价20元,在百胜楼的青年书局、新华书局及今古书局出售,也在世界书展的青年书局展摊上发售。



创意网站啦

留言簿

蔡培强 03/06/2008


阅读全部回应



欢迎上帖, 如果要匿名, 可用任何笔名, 不必密码

笔名:                    密码: 注册会员按此
电邮: 回应通知
主题:
延迟: 可设定在几个小时后才显示
内容:

图片:
音乐:
录音:


大马论坛

转移文章 转入专题 转入专栏 作者删除文章 作者修改文章 编辑组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