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人网站 luntan
03览:146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作者:多话
主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作者:多话 10:15pm 19/01/2008

一个人的品格修养和道德素质并不必然和学识的高低成为正比,这样的例子国际上有的是。远的譬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情色风波,近的有马国部长与情人幽会的黄色光碟。就连广受世人爱戴的戴安娜,生前的艳事,汽车后厢藏着情人进宫,也一一的被挖掘出来。这些人都是一时才俊,却都在‘色’字头上把持不住,让人信服老夫子说的食色性也的真谛。

这是色字部了。而有关于‘贪’这一部份,却比色字闹得更加轰轰烈烈。不是说贪财的比贪色的多,而是因为贪色如果是你情我愿,社会阻力自然就小了很多。然而,如果是贪财,却总是千夫所指,受尽世人唾弃。可是,吊诡的是,就算如此,贪财的人却是前扑后续,尤其像中国大陆的贪官,案子此起彼落,被处以死刑的不在少数,却也尽是视死如归。正是印证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谚语。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读书人迂腐,以为发财只能够规规矩矩。这样一来,却苦了寒窗十年苦读,踏上仕途的精英份子。当了官以后,权势是威水得不得了,那一点点儿薪俸,却也是满嘴苦水。这时候,如果没有起码的道德自制力,那么,以权谋私、以势牟利,却也就易如反掌,身陷欲海而不自知了。如此周而复始,后车循着前车,都把前车之鉴当成废话。

从这一点看来,新加坡的高薪养廉政策,和现在的高薪留才政策,撕破了人性在道德上的假面具,把全体内阁成员都当成是为了淘金而来的伪君子,首先就先填满了个人贪欲的小金库。这时候,譬如一个碗子里已经装满了水,还能够加水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新加坡政府是确确实实的做到了制止贪污,这点在效率上,得以和西方一些文明国家的廉洁殊途同归而并驾齐驱。虽然,别人是在道德上的满足而我们却是金钱的满足。

因此,我一路来对于政府的体谅内阁部长的政策,给与高薪(其实应该说是厚利)始终是抱着理智的态度,给与谅解。我的想法是,这些内阁部长既然不是为民为国而来,而是把服务政治当成是像私人企业一般的要求合理的待遇、代价,那也无可厚非。既然如此,其实我们更应该换一个角度,来审视部长和总理的工作。也就是,他们有没有做好份内的工作?

譬如说,作为国家发展部长,马先生让组屋的价值如此的推高上去,是对人民有利呢还是不利?要知道每户人民的组屋只有一间,高价值其实只是个画饼,除非你是要移民套现,不然的话,大屋换小屋、小屋换租屋,只有把自己降格,才能够苦中作乐。而且,别说是高价组屋让新加坡的年轻人将成为屋子的奴隶,就算是现在的屋主,首先就得为屋子的增值付出更高的税务。

马宝山从滞销的大型组屋必需装修成小型组屋的教训中改换政策,预销组屋就成为免责的法宝,这无可厚非。然而,政府组屋毕竟是得到国家赞助的事业,表面上得到津贴。那么,政府和人民都不能在组屋的销售中套利,那应该是很自然的。国家发展部其实应该制定一个永久的政策,务必使人民断绝了在政府组屋的买卖中谋求高利的想法。这么一来,人民的资金就不会大部份的绑死在住屋而能够更灵活的来应付生活的需求;二来制止了高屋值的假象,对于社会的和谐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对于一个掌握组屋生杀大权的国家发展部长来说,不只是要让人们住得舒服,那句永远不会过时的口号,‘让人人有其屋’,让人人都买得起组屋,才是评断马先生是否值得高薪的主要关键。这一点,我们看得出马先生已经处在危险的边沿。

说到马宝山,不得不提起许文远。这两个同样是坐顺风车上台的部长,马先生是否值得高薪,是待观后效。而许文远,作为一个失败的卫生部长,我很可惜他入错了行业。如果徐氏是在私人企业大展宏图,那么或许薪水能够达到更高的层次。然而,他作为卫生部长,2百多万的年薪,真是糟蹋了新加坡人的血汗。

卫生部长的主要任务,当然是为了利民而来。卫生部的责任,就是要把国家批以的财政预算,以最高的效率,为人民处理最好的医药服务。因此,在施行的过程之中,对人民应该是不分彼此,以救人为第一要务。医药器材要先进、医生要有道德观念、护士要个个皆像天使,这些硬件、软件的需求,当然都是不可缺乏的宗旨。然而,因为公家医院的服务是针对全人民的,医药费大众化便免不了成为一个最为主要的关键。

许文远公私不分,把国家的医药福利带进一个势利的怪圈。试想,如果有机会,每个人都会兴高采烈的住进5星级酒店,却可以肯定每个人都是哭丧着脸走进医院,就算是6星级医院也换不来笑脸。国家的卫生预算必须都用在刀口上,而不是一味的搞奢华、搞形象,这是其一。同样是新加坡公民,都是在国家的法律范围内奉公守法、规矩的生活,一样的缴税。现在却突然的在所谓津贴比较高的最下级、次级病房搞支付能力调查,抱着避免有钱人滥用津贴的莫须有罪名,却对中层人民开刀,这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因为如果有钱人滥用次、下级病房真是个导因,那么,给所谓有钱人下个定义就行了。也就是说,怎样才算有钱人?月入1万元?月入2万元?那么,规定这些人生病时如果选择住入次级、下级病房的津贴只能若干,岂不就是已经一了百了。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所谓的渐进式收费,明摆在那里的,都只能是介于穷人与富有者之间的中等市民罢了。

把每月收入2330元作为底线,就说明了支付能力调查是个居心险恶的政策。2330元是属于可以依旧接受80%津贴,那么,2400、2500、就算是3000元,5000元,难道就算得上是‘有钱人’吗?难道一路来就是这些人在滥用津贴吗?为什么不是有钱人,在支付能力调查之下,首先遭殃的却是这些和‘有钱’一点儿也沾不上边的人民呢?

谎话说一千遍可以成为真理,许文远针对1000个人的演讲,就能够让他作为人民接受支付能力调查来付医药费的结论,这也算是新加坡独一无二的创举,可以载入史册。不过,今天不再是必须冷嘲热讽的时刻。因为作为卫生部长,支付能力调查这个政策,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说明2百多万的高薪,对他来说,是不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