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览:045 早报选读:高极登-联网时代的图书馆 作者:蔡培强 >
主题:早报选读:高极登-联网时代的图书馆
作者:蔡培强 03:31am 17/08/2005

  新国家图书馆已于7月22日启用,馆长华拉保绍24日接受《联合早报》访问,谈到新使命时说:“互联网并不一定是智慧和真相的泉源。正是因为什么人都能上网,把资讯贴上去,过程没有经过权威人士的审核,这让国家图书馆多了一个抗衡互联网资讯的新使命。”

  网上资讯确是良莠不齐,大体上,大型权威网站,像微软网、雅虎、新浪及国立官方网站的资讯绝对可靠,若是名不见经传网站,那用户得自行斟酌。

  书本就不会有错吗?一些素质不良的书报,错误也不少,让人对书本的内容失去信心。任何印刷,错失挂一漏万在所难免,电子版能马上修改,书报就难了。

  资讯科技已带领书报走向电子化,因此,许多未来学家认为图书馆将成白象,别的语文不说,就说中英文吧,全世界中文或英文图书馆,许多典籍如小说、哲理著作等在网上都找得到,尤其是没了版权的古典著作,许多时候,不用到图书馆借阅,就能读到这些典籍。网上资讯浩如烟海,图书馆与它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说实在的,书本受到形体限制,十本书在同一时间,只能供十人借阅,电子书就没有这个限制,而且不受篇幅影响,不会破损弄脏。互联网无远弗届,搜寻功能尤让人惊叹,出门到图书馆找书在一些幅员广大国家并不是一件便利的事,可能得花上半天时间在路途和寻书上,上网搜寻,不受时限,弹指之间,就能找到一般所要的资料。许多先进国图书馆为推广其文化,纷与大型网商如雅虎、谷格、微软等协作,将其图书扫描上网。

  很明显的,他们在走电子化商业路线,在为收费资讯蓄势。图书馆在许多国家,虽说是服务社群的公益机构,但在金钱挂帅的现时代,要提供更好服务,经费不可或缺,赚钱不是一件坏事,有了钱,才能开拓服务范围,为普罗大众提供更优质的一般性免费借书服务。

  这个做法值得借鉴,新加坡图书馆也应将独有的资料,像新加坡史料、本地书报、马华著作、东南亚资料等电子化上网,以让更多人得以享有这些宝贵的资料。甚或是扩大内容范围,成为本区域的数据资料中心。

私人藏书必要性受到挑战

  资讯科技发展至今,人类获取资讯的渠道更开阔,不再局限于书本,互联网资讯不说,其他渠道包括录像带、录像光碟、电脑唯读光碟等。国家图书馆属下一些区域图书馆设有影音部,出借知识性录像带、光碟,这是很先进的尝试,是外国图书馆所少有的,因此值得推广。

  最典型的是大巴窑图书馆的影音室,然而可惜的是有些过时,录像机已面临淘汰,我所租过的一些录像带出现跳带状况,根本不能观赏,一些唯读光碟还停流在视窗95版本,是更新转向DVD的时候了。

  另一方面,对知识分子而言,书本是他们的精神食粮,许多人家中都辟了个书室。对专家学者来说,书报资料更不可少,君不见他们拍照时,总爱坐在书架前,背景是书本,商科学者有意放一本孙子兵法,受英文教育的则露一本《庄子》或是《道德经》,以为点缀,显示自己学贯中西;中文系教授更是经史子集、明清四大小说、《唐诗三百首》等,一应俱全。

  这么多书本,算算一下,前前后后花了成千上万元,但是,就如流行歌曲所唱,“一生能有几回”,除非你是研究红学,否则一部《红楼梦》,能看一回算是不错了,夫当今之世,我看没多少人看完明清四大小说,看过之后,很少会再看,从此束之高阁占位子收集灰尘,有这个必要吗?

  私人藏书,许多时候是爱书人由年轻到老经年累月收集而来,那时联网、电子书还没出现,今时今日,架上大部分典籍可从网上免费获取,藏书以备不时参考之需变得没有意义。斗转星移,科技转变,藏书迟早会变得不实际。

  ·作者是本地媒体工作者



创意网站

留言簿

蔡培强 17/08/2005


阅读全部回应



欢迎上帖, 如果要匿名, 可用任何笔名, 不必密码

笔名:                    密码: 注册会员按此
电邮: 回应通知
主题:
延迟: 可设定在几个小时后才显示
内容:

图片:
音乐:
录音:


大马论坛

转移文章 转入专题 转入专栏 作者删除文章 作者修改文章 编辑组合文章